词:
解释:
梵名S/atas/a^stra。凡二卷。印度之提婆(梵A^ryadeva,圣天)着于三世纪顷,婆薮开士注释,鸠摩罗什(梵Kuma^raji^va)于弘始六年(404)译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
本论内容继承龙树‘中论’之说,以大乘佛教之空、无我等义理,破斥数论、胜论等外道之执见,如胜论派谓诸法为一又为异,数论派谓因果为一而因中有果等。全书包括︰(一)舍罪福品,(二)破神品,(三)破一品,(四)破异品,(五)破情品,(六)破尘品,(七)破因中有果品,(八)破因中无果品,(九)破常品,(十)破空品等十品。各品之首均有五偈,而于各偈文之后,皆附有提婆所作之短文,以及婆薮开士随文所作之注释。
据僧肇之百论序所载,汉译本仅译出原典前半十品,后半十品则未译,题名‘百论’,系因每品有五偈,二十品则成为百偈。然汉译本未标明偈数,而梵文原典及藏译本皆不传,故原典之构成不明。又提婆另著有四百论,其大纲与本书一致,故或谓本书为四百论之纲要书,或谓四百论根据本书敷演而成。
又汉译本有‘百字论’一卷,被视为提婆所作,由后魏菩提流支译出,即百论破神品以下之梗概,相当于西藏译本‘百字注’(藏Yi-gebrgya-pashes-bya-bah!ih!grel-pa),而此西藏本被认为是龙树所作。要之,百字论究竟为提婆或龙树所造,虽无定论;或亦可视为提婆所造,且在着述过程上,系与百论、四百论顺次增广,而形成此百论三部作。
本书多处出现数论派与胜论派之学说,乃至与胜论说关系密切之正理经本文,故对于三世纪左右印度哲学诸派之形势,尤其是正理派之形成,提供重要之资料。本书在我国,与中论、十二门论并称为三论,为三论宗之根本圣典。注释本有多种,著名者为隋代吉藏之百论疏三卷。[大唐西域记卷五、出三藏记集卷二、卷十二、开元释教录卷四](参阅‘三论’675)
2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