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8月23日,日德战争在胶东半岛爆发,9月2日日军主力在龙口登陆,向青岛进攻,11月7日,驻青岛德军向日军投降。11日,日军进入青岛市区。是为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之始。
1915年5月9日日本强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引发“五.四”运动。1922年2月4日,中日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其附件,年底日侨及日军撤出,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
1937年8月,日军为引发事端,制造了“德县路事件”,加剧了青岛的紧张局势。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又多次指令其驻青领事西春彦与国民革命军第三舰队司令兼青岛市市长沈鸿烈进行秘密交涉,软硬兼施,诱其投降日本,遭到严词拒绝。日本政府见拉沈不成,就准备武力攻打,并进行临战准备。1937年8月13日,日本关闭了驻青岛领事馆,并开始撤离日本侨民。8月31日,日本在青的2万多名侨民全部回国,同时关闭了所开设的工厂、商店等。
由于日军即将发起侵占青岛的战争,10月1日,蒋介石任命沈鸿烈为青岛陆、海军总指挥,实施“焦土抗战”计划。12月4日,蒋介石电令沈鸿烈实行不抵抗政策,伺机撤离青岛,准备撤向鲁中山区。12月18日,沈鸿烈下令炸毁日本在青岛投资经营的九大纱厂,另将发电厂、啤酒厂、自来水厂和港口的船坞等设施进行破坏。12月25日,沈又下令将停泊在青岛港的搣镇海攠号等7艘军舰和港务局搣飞鲸攠号等5艘小火轮,装上沙石沉在大港至小港的航道上。12月26日,日本宣布封锁青岛海面的交通。27日,沈鸿烈率领部队、党政机关及家属等近万人向鲁西南撤退。
1938年1月10日上午9时,日本海军第二舰队及部分海军陆战队在飞机的掩护下,分别由山东头、湛山村和汇泉湾等地登陆。1月14日,日本华北方面军第二军的国崎支队先头梯队和海军第四舰队先后侵占青岛,青岛再次沦陷,第二次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