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查询工具

首页> 佛学大辞典>

不净观

佛学大辞典
不净观

词:

不净观

解释:

梵语a-s/ubha^-smr!ti,巴利语asubha^nupassin。又作不净想。为五停心观之一。即观想自他肉体之肮脏、龌龊,以对治贪欲烦恼之观法。人的尸体随时间而变化为丑恶之形状,故在诸经典中皆举有多种不净之观尸法,以治贪欲之心,今列举如下:

(一)据禅法要解卷上载,若淫欲多者,应修习二种不净观。即:(1)观死尸臭烂不净,取此不净之相,至闲静处以自观不净。(2)虽眼不见死尸,然从师受法而忆想分别,自观身中充满发、毛、涕、泪、汗、垢、痰、阴等三十六种不净物。同书又举出修习不净观能对治众生对于色、形容、威仪、言声、细滑、人相等六种欲望之执着,且将不净分为恶厌之不净与非恶厌之不净二种。对于执着前五种欲望者,令观恶厌之不净;对于执着人相者,则令观白骨人相。又观死尸为不坏,能断除威仪、言声二种欲望,观死尸为已坏,则悉断六种欲望。

(二)据大毗婆沙论卷四十所举,随观行者之意乐,而有乐略、乐广、乐广略三种之别。又于此三种观法之过程中,各明示初习业位、已熟修位、超作意位等三位,及其观行之次第。举乐略观为例,即:(1)先往冢间观察死尸之青瘀等相,复以胜解力移属自身,即观想自身青瘀乃至骨锁,于骨锁中,次第观想足骨、苋骨、胫骨、膝骨、髀骨、臗骨、腰骨、脊骨、胁骨、髆骨、臂骨、肘骨、腕骨、手骨、肩骨、项骨、颔骨、齿骨、髑髅等,凡此种种,一切皆称初习业位。(2)于骨锁中,先观足骨、苋骨等,乃至后观髑髅,复于其中除半观半,复除一分,唯观一分,凡此种种,一切皆称已熟修位。(3)以胜解力观察如此之不净相,遂系念于眉间,湛然而住,复转此念入身念住,辗转乃至入法念住,凡此种种,一切皆称超作意位。

(三)据俱舍论卷二十二载,修不净观可对治显色贪、形色贪、妙触贪、供奉贪等四种贪。即:(1)缘青瘀等之相以修不净观,可对治显色之贪。(2)缘死尸被鸟兽所食等之相以修不净观,可对治形色之贪。(3)缘虫蛆等之相以修不净观,可对治妙触之贪。(4)缘死尸不动等之相以修不净观,可治供奉之贪。此外,若缘骨锁以修不净观,则因骨锁中无四贪之境,故能对治上述之四贪。

(四)据大乘义章卷十二、卷十三,将不净观分为厌他身而观他不净与厌自身而观自不净二种。前者观他身中有九相,即:(1)死相,(2)胀相,(3)青瘀相,(4)脓烂相,(5)坏相,(6)血涂相,(7)虫啖相,(8)骨锁相,(9)离坏相(分散相)。然大智度论中缺死相而加烧相。后者观自身中有五不净,称为五种不净。即:(一)种子不净,肉体系由因缘而形成,故内(烦恼、业)、外(父母之精血)之种子不净。(二)住处不净,于母胎中,十月不净。(三)自体不净,此身由四大之不净所成。(四)外相不净,此身之九孔常流不净。(五)究竟不净,死后弃置冢间烂坏,亦永久不净。

同书又举出人之色贪有二种,即:(1)爱自身,可以观五不净对治之。(2)爱他身,可以观九相对治之。其中,爱他身中有四种欲,即:1.威仪欲,可以九相中之死相对治之。2.形色欲,可以青瘀、脓烂、血涂等三相对治之。3.处所欲,可以胀、坏、虫啖、分散等四相对治之。4.细触欲,可以骨锁相对治之。

上述之九相系于人之死尸起九种之观想,故又称九想。南传佛教则认为有十种观想,称为十不净。此外,天台四教仪集注亦举出:种子不净、受生不净、住处不净、食啖不净、初生不净、举体不净、究竟不净等七种不净。

盖不净观与数息观,共称为入道之二甘露门。不净观以无贪之善根为自性,于三界之中,缘欲、色二界,通于欲界、中间静虑、四静虑、四近分等十地,并以此十地为依地,以所依之欲界身而起之不净观,与胜解作意相应,此即是有漏观,相当于四念住中之身念住之位。又于八解脱与八胜处中,以不净观为初禅及二禅之观法。[中阿含卷二漏尽经、卷二十八诸法本经、增一阿含经卷五、大般涅槃经(北本)卷三十六、坐禅三昧经卷上、广义法门经、大品般若经卷一、大智度论卷十九、卷二十一](参阅‘七种不净’114、‘九想’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