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科夫斯基曾坦承他谱写天鹅湖的动机是因为金钱上的需要以及长久以来他一直有创作芭蕾音乐的欲望,也因此我们才有缘聆听这部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芭蕾音乐.本辑由杜特华指挥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录音,透明度高,动感十足,将天鹅湖炫目华丽的色彩表现的淋漓尽致.音色华丽,音像清晰,低音富含弹性,中音平滑,高音纤细。
1871年,三十一岁的柴科夫斯基来到妹妹家中小住。作为好舅舅,他决定送给可爱的外甥们一份特殊的礼物———根据孩子们平时阅读的德国作曲家莫采乌斯的童话《天鹅池》(讲的是一位青年骑士怎样打败恶魔,救出了被魔法变成天鹅的少女,最后与他结婚的故事)而创作的独幕芭蕾音乐。1875年,作曲家的好友、莫斯科大剧院的艺术指导弗·别吉切夫约请柴科夫斯基为大型舞剧剧本《天鹅湖》谱写音乐,并许诺说事成之后将付给酬金八百卢布。对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执教,年俸仅一千五百卢布的柴科夫斯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数目。当然,除此之外,渴望能在芭蕾领域作一些大胆尝试的想法也是他接受这一委托的主要动机。
在正式投入《天鹅湖》的写作之前,柴科夫斯基曾十分用功地精心钻研了当代足以代表舞剧音乐成就的那些总谱(如德里勃的作品),而且还时常亲临剧院观摩舞剧演出,观察演员的表演特点。一年后,1876年3月,作曲家写完了四幕舞剧的钢琴谱,4月20日完成了配器。
作品交出之后,柴科夫斯基渴望莫斯科大剧院能像管弦乐队对待他的交响乐一样尊重他的芭蕾总谱。可是,被委派来编导《天鹅湖》的德国人朱·列津格尔是一个十分平庸的角色。在他看来,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显得太“交响乐化”了,简直不知道怎样才能合上这样的音乐跳舞。为了迎合女主角卡巴柯娃的口味(《天鹅湖》首演式是为了褒奖她而进行的特别演出会),他们随便地用一些以前上演过的、大家都很熟悉的曲谱去取代柴科夫斯基的原作,以博得一部分人的喜欢。
可见,1877年2月20日,《天鹅湖》的首次公演是如何令所有的人,尤其使作曲家大失所望。评论家拉罗什看了演出后说道:“我从未见过大剧院的舞台上有过比这更糟的演出……服装、布景和效果也未能将舞台上的空虚掩盖分毫。没有一个芭蕾舞迷能从中获得哪怕五分钟的乐趣。”作曲家感到万分沮丧,但他仍谦逊地把演出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自己的音乐不好,并表示打算重新修改《天鹅湖》的音乐,但直到作曲家1893年11月突然去世,此项工作一直没有展开过。
1895年1月15日,两位编导大师彼季帕和伊凡诺夫重新编导了《天鹅湖》,由于他们充分理解和运用了柴科夫斯基杰出的音乐语言,演出大获成功。著名的意大利芭蕾明星皮·莱娜尼扮演了剧中的双重角色———奥杰塔和奥吉莉雅。她以细腻的感觉、轻盈的舞姿、坚韧的耐久力和完备的技巧体现了编导者的意图。据载在第三幕奥吉莉雅的独舞变奏中,莱娜尼一口气做了三十二个弗韦泰(Fouettés芭蕾术语,意为挥鞭转,一腿一直像鞭子似的挥动,身子则有规律地在另一腿的支撑下旋转),这一绝技至今仍保留在《天鹅湖》的演出中。从此,《天鹅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世界芭蕾舞台,成了人见人爱的精品。